“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是认识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体现。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纸和一把剪刀,首先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观赏: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研讨: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一张纸对折后,用笔沿着折线画一条直线,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让同学们从动手实践中总结出结论:剪出来的图形关于折线对称,引出课题——轴对称,初步体会轴对称有什么共同特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规律,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再回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动物或建筑物图案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有关特性,其中有的学生从具体实验现象总结出墨水瓶图形对折后所形成的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叫做对称点,然后得出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最后我又展示了一组从网上下载的轴对称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整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演示,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轴对称图形与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个概念,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知学习的过程,从而找到两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热情高涨,而且效果很好。在课堂归纳总结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闫昊谈到:本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通过图形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是: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联系是: 都能沿着某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条直线都叫做对称轴。
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鉴于此,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创设了“猜一猜、剪一剪”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再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观察、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和画轴对称图形,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图片,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的价值。
作为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所以我制作了精美的图片和课件,从上课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一个轴对称的教学情境中去。接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等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