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活动 > 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2011年07月05日 11:16:33 来源:代县第四中学校 访问量:480

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时,结合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首先在各小组内布置任务:

探究一:两人一组,分别画一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剪下来比一比是否重合;在分别画一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剪下来比一比是否重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二:两个条件呢?

探究三: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况?(三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

我们先来研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两人一组,分别画一个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剪下来比一比是否重合?
  通过以上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新课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编辑:教育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第四中学校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代县上馆镇东关村新北街3#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